時光流轉,2024年轉瞬即逝。在這一年里,職場人頻繁提及的10大關鍵詞,不僅揭示了職場生態的深刻變遷,也反映了職場人的心聲與追求。今天和小愛一同回顧2024年的年度熱詞,快看看哪一個讓你破大防?
01. “濃人VS淡人”,自洽是最舒服的狀態
繼i人和e人之后,“濃人”“淡人”成為2024年職場新人設。職場淡人,表示職場人對于同事內卷、領導施壓,內心毫無波瀾,不關心自己本職工作外的任何東西。與之相反是職場濃人,主打一個熱情洋溢,生命力滿滿,往往有著工作狂既視感。在網友熱議“濃度”的表象下,是當代年輕人越來越清醒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態度。相較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,年輕人更看重內心真實的追求,也更在意身心健康。職場‘淡人’還是‘濃人’,沒有所謂的好和壞,也不用貼標簽定義自己。
自洽,就是職場人最舒服的狀態。
02. “班味”:忙碌和壓力,尋找平衡和釋放
“班味”的走紅源自一篇網文:“只要上過班,就會沾染上了班味,再也去不掉了。”“這段文字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共鳴,曾有網友銳評,“那種上過班的疲憊氣質真的是模仿不出來的。”“班味這種東西就像愛情,就算捂住嘴巴,也會從眼睛里跑出來。”“班味”形容職場人因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加快而呈現的一種特定狀態,如素面朝天、精神略顯渙散、衣著休閑且眼中透露疲憊,久而久之,會導致部分人產生職業倦怠。網友們熱議“班味”的同時,也分享各種“去除班味”的方法,如通過旅游、度假、烹飪、運動等方式嘗試擺脫工作帶來的疲憊感,尋找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途徑。
03. “私自文學”,這兩個字好陌生。
該梗出自一位網友在加班兩個小時后,沒有和領導打招呼就離開公司了,于是被質問為什么私自下班,讓人突然感覺私自這兩個字好陌生。一時之間,“私自下班”一詞引起了不少打工人狠狠共情,紛紛開始各種“私自文學”造梗:“他憑什么私自給你打電話”、“那我明天不來了,怕你說我私自上班”……雖然讓人啼笑皆非,但也透露出不少職場人“下班自由”被無情剝奪的無奈。
04. 打工人3.0:“新質職場”正加速塑造
2024年被稱為AIGC技術落地的元年,伴隨而來的是,AI與職場人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:擔心機器替代工作,也擔心不會機器而被替代。于是,打工人3.0的概念應運而生,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意識到,在數字化時代,不僅需要具備專業技能,還需要具備數字化思維和創新能力。人工智能技術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,讓職場人更清晰地認識到人工智能對工作效率提升的助力。新技術應用、不同領域交叉也使職場人意識到掌握復合型技能的必要性,“新質職場”正在加速形成。
05. 城市里的“牛馬”,破大防!
以前人們喜歡談“黑馬”,現在人人都在社交平臺調侃自己是“牛馬”,以表達工作中的疲憊與心酸。“為什么今年最火的旅游目的地是阿勒泰?因為牛馬就是喜歡草原。”“牛馬累了知道休息,牛馬們累了會給自己買咖啡。”這類梗刷遍各個社交平臺,打工人看了當場破大防。但玩笑之余大家也都明白,為了家庭生計,各自的生活節奏和責任不容松懈。生活雖有不易,樂觀的心態能讓生活增添幾分樂趣。
趕緊!趕緊!趕緊!長按掃碼先!!!
小愛插一句,不知道這些梗,太out啦!趕緊來愛因森新媒體訓練營提升一下啦!
賬號運營、網絡直播、短視頻拍攝剪輯、網感培養,內容輸出一站搞定!
小白輕松上手!無論是全職還是副業都是妥妥的安全感,財富自由正在向你揮手哦——
06. “夾角打工人”,卷不贏,躺不平
每當職場人焦慮地對待自己的工作、事業和人生時,就像有兩個人在腦袋里打架:一個說:“不逼自己一把,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”,另一個說:“人生最重要的是享受當下”。那種躺不平、卷不贏,總會有一種“夾角”的感覺,被網絡上稱之為“夾角打工人”的狀態。這一職場詞匯背后承載了一代年輕人的深層次焦慮和追求,職場上的“夾角”是無法避免的,但只要我們擁有清晰的方向和堅定的信念,這些“夾角”都將成為我們成長的助力,引領我們走向更廣闊的職場天地。
07. “工作腦”,你被確診了嗎?
今年,“工作腦”話題度一度碾壓“戀愛腦”,頻頻沖上熱搜。一旦開始工作,就將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面。不少網友紛紛“哭訴”自己正式確診為“工作腦”:
“上班三個月,如今已精通自我PUA技能。”
“身體節奏放慢了,但心理節奏一直停不下來,總想著工作。”
“你們先聊,我回個工作信息……”
“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、習慣性自我妥協、上下班界限模糊、工作至上,過度追求完美。”
如果你有以上癥狀,那么恭喜你,被正式確診為“工作腦”。對工作保持熱情,在職場上并不是件壞事,但如果過度“工作腦”,不僅會讓我們在職場上倍感壓力,還有可能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,閑暇之余,還請別忘好好對自己哦。
08. “已讀不回”=藐視權威?
起因是一家企業負責人,在22時05分通過微信群發布了一條“全面停止調休”的消息,結果4個小時后,也就是凌晨兩點多,由于無人回復,負責人突然“爆粗口”,直言以后發通知不回復的,一律按曠工處理。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。網友們的評論幾乎一邊倒——“下班了憑什么讓我隨時回消息?”“半夜不用睡覺的嗎?”“這活兒要是給加班費,我立馬就干。我特么又不是康師傅,憑什么總讓我加量不加價?”
員工的“已讀不回”是一種集體性的消極反饋,不僅影響工作的推進和團隊的協作效率,還會損害企業內部的和諧氛圍,甚至可能影響企業的形象和聲譽。面對員工集體“已讀不回”,從側面也說明了,可能是公司的管理出了問題,是否保障了勞動者的“離線休息權”。
09. “松弛感”,就是最好的狀態
“松弛感”最初進入大眾視野,是因為某博主分享的一則見聞:自己在飛機上偶遇一家人,盡管遭遇證件過期、行李被退等諸多意外,卻絲毫沒有任何怨懟,而是以一種平和淡定的態度,有條不紊地解決問題。反而是作為陌生人的博主,在旁觀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“應激”反應,由此引發有關“松弛感”的討論。松弛感的出現,反映了職場人對精神壓力的釋放和對心理健康的重視。對于職場人來說,保持松弛感不僅有助于緩解工作壓力和焦慮情緒,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創造力,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和諧統一。用平常心,做非常事。
如果人生是一場長跑,松弛感就是最好的狀態。
10. “大廠平替”,新型職業選擇理念
“不是XX買不起,而是XX更有性價比”成為近年朗朗上口的消費宣言。這一趨向,也“吹”到了職場。“大廠平替”這一概念在今年逐漸走入公眾視野。大廠持續縮編,就業壓力不減。職場進入“性價比”時代,“大廠平替”成求職新選擇,那些規模較小但能夠提供類似大企業待遇和發展機會的公司或崗位。隨著職場人對大廠光環的理性看待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,而不僅僅是追逐品牌效應。
回看2024年度“十大熱詞”充滿人生百味,它反映了職場文化的變遷,也揭示了社會經濟、技術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。
不斷變換的,是每年的熱詞熱語,而不變的,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從哲學的角度來講,生命是一團欲望,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,滿足便無聊。2025年,小目標可以繼續列,但想要有“卷”的能力和“躺”的底氣,還是要不斷充實自己!知識與技能的糧倉會讓你更容易順應時代變革、發掘工作的嶄新可能、在新的產業格局中有所作為、從容應對“躺”和“卷”。
最后,愛因森教育祝寶寶們新年快樂!2025,愿我們都夯實知識、豐富見識、提高膽識,萬事勝意!
新的一年,愛因森教育攜近百門熱門課程繼續助力學員實現職業理想!